重视人伦情感,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质,这也体现在传统节日体系中,成为中华节日体系的特点。在生机勃发的春天,多么希望有中华民族自己的母亲节、父亲节。
中华母亲节务成民俗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习近平主席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致词说:“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请注意,习主席讲的是“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重心是亲慈子孝,以母子关系来说就是母慈子孝。中国传统把慈母爱比作“三春晖”,春天是人类和万物生长的季节,母爱就像春天和煦的阳光,温暖地抚育子女成长。所以母亲节总以春天为宜。这是表现母子之爱的千古名诗。传统时代母亲的形象:两鬓斑白,戴着老花镜,在煤油灯下为子女一针一线地缝衣裳,一针一线都缝着母亲的牵挂,子行千里牵母心;一针一线都牵着子女的孝心,子行千里感母恩。
天地之间,人伦为要;人伦至情,母慈子孝。习主席多次提倡“三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中华母亲节就是可以助益落实的具体平台。中央经常提倡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母亲节就是个讲好中国故事的好平台,有些人为什么偏要去过别人的母亲节、用异质文化的故事排挤中国故事?
中华母亲节应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民族精神底蕴。中华民族是最重视家庭伦理的民族,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很伟大而且很有影响的母亲,孟子母亲仉氏是最突出的一位。她的懿范远播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国,有的还写进儿童教科书。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德国,3月28日,夫人彭丽媛到德国的埃森伯乐高级文理中学参观,该校师生用中文表演《孟母三迁》小品剧欢迎她,表现了对中国贤母、中华文化的尊重。中国贤母孟母教子的形象,在德国传播,这段信息遍传世界各大媒体,孟母教子的形象不仅历久在东亚流传,而且开始走向世界。我们自己对优秀传统、对中华文化、中华节日可不能自轻自贱呀!
习主席一再提倡要注重家风家教,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注重家教就必须注重母教。现在这方面的缺失和缺陷很多,中华母亲节是发扬母教、提升母教的好载体,应当发扬孟母教子的优良传统,2006年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倡议以她为中华母亲节的主要形象代表,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也旋即成立。
据统计,成立后的头十年,就有几百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连续联名提出过20多份设立中华母亲节的议案、提案、建议案,为设立中华母亲节而奔走呼吁。2013年2月有80多位部长、院士、将军、知名学者,联名倡议“文化自觉 母节自立”支持设置中华母亲节。接连三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顾秀莲、陈至立,都作出肯定的批示。
2007年、2011年和2013年就设立中华母亲节在人民网社会频道、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中国网、新浪网进行的民调和网上投票结果是:支持设立中华母亲节者逐年增加,比例分别为:75.2%、80.9%和98%。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湖南省代表通过纸质样本和网上样本,共调研了5061名民众,其中赞成设立“中华母亲节”和“中华父亲节”的达88.18%。对湖南省代表团的此议案,民政部认为:设立中华母亲节、中华父亲节等专门节日,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孝道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世界文化百花园不能单一化,这不仅是我们的观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止一次发表呼吁,2001年还专门发表“扞卫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这该不是什么“狭隘民族主义”吧。我们要坚守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扞卫世界文化多样性中,展现中华母亲节文化的光彩。
节日是生活状态的文化,广大群众年复一年不断反复地践行,而且是在全社会欢乐喜庆的氛围中进行,入心至深。为贯彻十六大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七大关于“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中央领导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的精神,中央有关文件经常强调要维护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2017年初还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节日是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应当维护中华节日的主体地位。如果不复兴和发展植根中华文化的中华节日,而热衷于去过人家的节日,那就会跟着人家的文化走。中央把传统节日系列称为“我们的节日”,以区别于西方的节日,就体现了政策的重点。除了中华年、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以外,最重要的单项人伦主题节日——母亲节,处在中西文化激荡的最前沿,也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民间为推动中华母亲节,开展了丰富多彩、感人肺腑、深入人心的群众活动,2007年首届中华母亲节以来,已有大约一百个城市的近千个学校和单位先后开展了活动,已经初步形成为民俗。今后,必须发动各方面力量,锲而不舍,代代相传,持续前行,务成民俗。持续越长,范围越大,就越有可能获得上下公认。
作者简介:
李汉秋
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创会会长,中华父亲节促进会会长,第七届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儒林外史》学会会长,中国关汉卿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协原节庆委员会主任,致力于推进道德建设和建设中华节日体系。2004年起,以全国政协提案建议: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放假,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日,被媒体称为“中华传统节日之父”。
李汉秋教授在北京孟子书院《孟子大讲堂》
2015年李汉秋教授在《第五届海峡论坛》孟子学院国学分论坛上主题分享“中国人应过自己的中华母亲节”
2015年在福建省厦门市《第五届海峡论坛》活动中
2017年北京
2018年北京李府
2019年北京李府
2019
2020年北京李府
- 上一篇: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举行冬至祭孟大典
- 下一篇:注重人伦的中华文化应当有自己的父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