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民为贵,社稷(1)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2)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3)既成,粢盛既洁(4),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选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注解:
(1)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时,都要立坛祭祀 “社”、“稷”,所以,“社稷”又作为国家的代称。
(2)丘:众。
(3)牺牲: 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4)粢(zi):稷,粟米。粢盛既洁的意思是说,盛在祭器内的祭品已洁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