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在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断代,西方文化的水土不服,社会产生了最大的危机:现代人自我迷失,普遍没有归属感,没有人生目标,没有信仰。只是单纯的崇拜西方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环境。
而今,中国中央政府明确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和谐社会,和谐发展的大政方针。2008年以后,中国更是把“清明”和“端午”两个民族传统节日定为国家法定休假日,自此,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的研究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传统文化及国学”不但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魂魄,还是社会活动最根本的支柱。《易经》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了中华儿女的立身之本;《论语》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提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传统文化及国学”蕴藏着恒久的自然之道与治世之法,能够开启我们的智慧,解除我们的困惑,提升我们的修养,实现与西方现代文化的接轨,这正是我们普遍失去信仰和人生方向的现代人所需要的思想及精神的家园。
下面我谈一谈加拿大各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因为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专家学者
如果以种族来分,加拿大的汉学家有非华裔和华裔两大类。前者一般是西方人士,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他们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大学亚洲系或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他们来自西方文化传统,对于中国文化(文学)的研究有别于中国本土学者的解读角度和方法,往往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产生意想不到的联想和洞见。这是海外汉学家之所以值得重视的关键所在。
华裔汉学家,则来自港台和中国大陆,他们接受西方的学术训练,受其氛围和价值观的熏陶,亦中亦西,在汉学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二、加拿大华人华侨
加拿大华人华侨约有180万人,是加国最大的少数族裔。他们一方面积极适应在加拿大的新生活,学习当地的语言文化、风土人情,努力融入加拿大多元文化社会;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祖籍国的迅速发展,依然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例如,儒家文化所构建的独特伦理道德观;重视子女的中文学习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医中药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有选择地保留传统风俗习惯,等等。这些华人移民在加拿大文化和中华文化双重熏陶下,逐渐构建起独特的"加拿大华人"之双重文化认同。
1、加拿大华人的构成:
早期加拿大华人主要来自广东和香港地区。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香港居民再度掀起移民加拿大的热潮,最高时移民人数每年达到4万人。经过几十年的积累,香港华人一度占据了加拿大华人的半壁江山。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大陆移民人数骤然增加,在加香港华人的比例才有所下降。
目前,加拿大华人的构成主要是: 中国大陆移民,香港移民,东南亚华裔移民和台湾移民。
在加拿大华人群体中,香港移民在当地获得的成就最大,融入主流社会的程度最高。在加拿大各行业精英中,几乎都可以看到香港华人的影子。使他们在加拿大华人圈中“傲视群雄”。
2、代表人物:
伍冰枝,曾任加拿大广播公司主持人,1999年被委任为第一位非白人女性加拿大总督;
利德蕙,着名服装设计师、时装企业家,1998年被提名为联邦第一位华裔参议员;
林思齐,温哥华房地产企业家,1988年被提名为卑诗省总督,开创了华人担任省督的先河;
陈卓愉,先后担任卑诗大学教授、国会议员和联邦多元文化事务部部长;
黄陈小萍,先后担任国会议员、联邦政府耆老事务国务部长;
李绍麟,水质专家,2009年被委任为马尼托巴省省督。
目前,加拿大国会议员有338名,其中7名是华裔:伍凤仪、陈小萍、关慧贞、庄文浩、陈家诺、陈圣源和谭耕。
总体而言,香港华人经济实力雄厚,社会影响力深远,在加拿大社会舞台上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次就是来自东南亚、台湾等地的华裔。胡子修、胡元豹两位参议员,都是东南亚的华人。潭耕是大陆移民目前唯一的一位国会议员。大陆移民主要是90年代中期以后这20年,前10年基本是技术移民(有生存的一技之长),后10年基本都是投资移民(经济实力雄厚)。
当然这是指的第一代移民。第二代乃至第三代移民(主要指香港,东南亚,台湾的后代,而大陆移民时间尚短,第二代移民正在成长中),融入主流社会情况都非常好,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很大,基本不懂中文,更不要说中国传统文化。今天,第二代移民暂不做讨论对象。
在继承儒家的传统文化上,来自香港、台湾、东南亚华人比大陆要好得多,在国民素质、文化教育、民族凝聚力,伦理道德等方面,也远远高于中国大陆移民。
三、传统文化在加拿大遇到的困难
孔子学院与加拿大教育系统的合作最近接连受到质疑(多伦多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蒙特利尔大学等的孔子学院已经关闭)。主要原因是,一些教育界人士以及家长认为,教育体系应该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加拿大高等大专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不应该受到任何外国政府或任何第三方的影响。
他们举得最多的例子是德国的歌德学院和法国的文化协会。这两个机构都以推广本国文化为主,但与孔子学院不同的是,它们都是独立机构。如果孔子学院不与加拿大教育体系挂钩,也许不会出现争议。
中国孟子文化推广中心的孟子学院未来在加拿大的推广、传播,将避开以上的传播过程的不足,总结经验。建议孟子学院作为完全的民间机构,以更加灵活、丰富的形式在加拿大传播。
四、中华传统文化主要表现传承的形式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孟子文化,也深受海外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华人的喜爱!特别是二千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海外华人的《孟子》经典金句,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叶兼善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等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海外游子……
加拿大各地都有华人协会、中文学校、洪门民治党等华人社团组织,目的是培养熟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加国公民。因此,这些组织不教公立学校已经提供的课程,如数学、科学等,而是那些公立学校没有的,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课程。其中,除汉语以外,还有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课程: 如中国民族舞蹈、民乐器(琵琶、笛子、古筝、二胡等)、诗词、纸艺、书法、水墨画、围棋、中国象棋、武术、太极拳等等。学校欢迎任何对中国语言及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其他族裔参加,因此学校里除华裔以外也会有一些当地的人。学校都是半公益性质,缺乏资金、师资力量和系统规范的教学。
孟子文化推广中心在吸纳过去华文在加拿大推广的经验基础上,更加发挥孟子文化丰富多彩的内涵,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性、地方民俗、风俗,完善推广形式和途径……
五、现在已经做的,以及今后要做的工作
近十多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世界的各个舞台上,中国频频亮相,影响力越来越大,为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积淀深厚、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多地吸引着诸多外国人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从中国功夫、中国京剧、中国电影,再到孔子学院、中华美食、中国艺术、中国春节、中国文化产品……中国传统文化已开始走出国门。
对于海外华人而言,海外华文媒体既是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又是获取主流信息的来源和精神寄托,更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实现与社会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祖国而言,海外华文媒体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最关注海外华人的生存及生活状况的大众传播媒介,是中国与海外华人建立密切联系与交流的最重要桥梁和纽带。
过去我们中国孟子文化推广中心加拿大联络处更多的是通过在加拿大的华文媒体发送、转载孟子文化推广在国内外的各项活动和专家文章等方式;今后,我们将定期举办国学讲座和论坛,组织海内外的学者、专家进行探讨交流活动;利用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中,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借用孟子的一句话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简介:
谷剑云GU JIAN YUN:中国孟子文化推广中心加拿大多伦多联络处主任。加拿大红枫林传媒集团董事长,在加拿大创建了遍及安大略省的全媒体平台。多次受邀出席“中国两会”采访报道,受加拿大总理、省长等邀请参加各类重要会议采访。现任国际文化产业智库常务理事长,国际华文媒体联盟执行主席,加拿大中国文化商业中心主席,在海外华文媒体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