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红会长与叶凌孜会长
2016年5月25日,中国孟子文化推广中心主任、福建省孟子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孟小红女士受「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叶凌孜会长」(叶帅之女)邀请,出席参加《中华姓氏文化研讨会暨中华姓氏多媒体查询系统捐赠仪式》。此次活动在福州仓山区举行。
活动现场
参加本次活动的人员有:
上昇下照法师(连江晓澳观音堂)、凌孜会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袁义达教授 (中国科学院)、李汉秋会长(中华母亲节促进会)、智然老师(心理学家及中华文化学者)、孟小红院长(福建省孟子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中国孟子文化推广中心主任)、吴富立董事长(福建正祥投资集团)、张美华女士 (袁义达教授夫人)、朱蔚云女士(李汉秋会长夫人)、朱莉秘书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陈伟先生(中华传统文化资深义工)、刘建林董事长(福建福光惠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李积良董事长(福州雨花公益服务中心发起人)、闫卫东先生(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郝青女士(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吴家锋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孟子文化发展促进会)、张昆敏副秘书长(福建省孟子文化发展促进会)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万姓先祖纪念堂等100多人参加了此活动。
活动现场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数极大的大国,汉族占绝大多数。姓氏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在今天的社会里,它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却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叶凌孜会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
李汉秋创会会长(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中)
上昇下照法师(连江晓澳观音堂)(右一)
袁义达教授(中国科学院)
孟小红会长(福建省孟子文化发展促进会)
活动中,孟小红会长认为,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敛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传统独特的中国谱牒学,目前不但在社会科学中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命科学中也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并已经形成了中国资源特色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在多数的情况中,姓氏是世代遗传的,姓氏人口资料又比较容易搜集,其历史跨度也很长,非常适合于大量数据统计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姓氏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来探讨人群的遗传结构。
期间,由中华姓氏多媒体查询系统的捐赠单位代表凌孜、接收单位的代表吴富立和袁义达教授共同为“查询系统”揭幕。
最后,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学术视角,探讨、论证了伏羲与中华姓氏文化的关系,太昊伏羲是中华人文始祖,他的伟大功绩之一是“正姓氏,制嫁娶”,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姓氏之源。
孟院长与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创会会长李汉秋夫妇
孟院长与专家学者代表合影留念